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戰後法律史專題討論
Seminar on Legal History of Postwar Taiwan 
開課學期
100-1 
授課對象
法律學院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王泰升 
課號
LAW5521 
課程識別碼
A21 U351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5,6(12:20~14:10) 
上課地點
法研6 
備註
與大學部合開。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2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01LHPT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課程內容說明:
台灣從1990年代開始一連串相當大幅度的法制改革,關於改革方向的爭議,也始終不斷。面對這些爭議,我們有必要佇足回首來時路,以確知現在所站的位置在哪裡?為此必須進行法律史研究。從歷史的縱深而言,來時路可回溯至幾千年前,但在此我們先回顧與當下最接近的一段,亦即戰後台灣法律史,以思索迫在眉梢的法制選擇問題。這段歷史所承襲的遺緒,正是考察戰後台灣這段歷史的起點,亦即當今台灣大多數人所承襲的日本統治下台灣的法社會經驗,以及當今台灣社會一部份人和國民黨統治菁英之法政經驗所由生的民國時代中國。前者將另於「日治時期法律史專題討論」的課程內進行研討,後者則將被吸納至以戰後台灣史為探討主題的本課程之內。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標乃是,選修者能將法律史的知識帶入當今法律爭議的討論中,並為此而須就某個當今的法律爭議,回顧其自戰後中華民國施行於台灣後迄今,在各階段的學說上見解是什麼,且為什麼有這樣的學說發展過程,以釐清為什麼我們在當下這個時間點、在爭執這個議題。 
課程要求
授課方式是以師生交互討論為主,選修的學生務須於課前閱畢當天份的參考資料,以便在課堂上提出己見或回應老師及同學們的問題,課堂上表現將作為期末評分的根據。期末須提出書面「報告」:一、自己選擇特定主題而為撰寫報告,並在課堂上為口頭說明與討論,博碩士班學生盡量採取此方式;二、若沒特定主題,則撰寫研讀本課程後的學習心得,以展現對教材及上課內容的理解力和批判力。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2011指定教材及建議閱讀文獻

一、緒言:法學研究為何需要歷史思維
9/15
*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第一章,頁1-38。

[建議閱讀文獻]
黃舒芃,〈數字會說話?-從大法官釋字第584解釋談事實認定在規範違憲審查中的地位〉,《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期(2007,09),頁1-43。
邱文聰,〈被忽略的(立法)事實:探詢實證科學在規範論證中的可能角色兼評釋字第584號解釋〉,《臺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2期(2008年6月),頁233-283。

二、多元社會裡「我們」的歷史
9/22 9/29
*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第二章,頁39-93。(可將任何法律領域的任何法律議題,放入此一歷史詮釋架構裡進行討論,請選修者嘗試說一個關於台灣法律的故事)
*王泰升,〈法律史-臺灣法律發展的「輪替」、轉機與在地化(2007-2009)〉,《臺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2期(2010年6月),頁165-198。(電子檔)
*吳俊瑩,〈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誕生與臺灣史研究脈動(2000-2008)〉,原為2009年期末報告,改寫後發表於臺大歷史系發行的《史原》。(電子檔)

[建議閱讀文獻]
王泰升、陳昭如,〈近代政府檔案與台灣法律史研究〉,《檔案季刊》,第3卷第1期(2004年3月),頁19-35。
陳昭如,〈台灣法的歷史之旅〉,《全國律師》,2005年3月號(2005,3),頁16-27。
陳惠馨,《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2006),頁1-73。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第一講 土地、人民、法律與歷史〉〈台灣法律史:第二講 如何展開研究並搜尋參考資料〉,《月旦法學教室》,第13期(2003,10),頁105-114;第14期(2003,11),頁99-108。〈台灣法律史:第三講 法律史在學術論述與法律實務上的運用〉,第17期(2004,2),頁101-112。以上三文亦收錄於王泰升等編,《追尋台灣法律的足跡》(五南,2006)。
王泰升,〈來回穿梭於法律與歷史之間〉,《新史學》,第21卷第3期(2010年9月),頁149-198。

三、民國時代中國憲政及司法體制與民刑事法律(1911-1949)
10/6 10/13
*王泰升,〈清末及民國時代中國與西式法院的初次接觸-以法院制度及其設置為中心〉,《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期(2007年9月),頁105-162。(電子檔)
*王泰升,〈革命、黨治與民主:論中國國民黨與國民政府之關係〉,《中研院法學期刊》,第5期(2009年9月),頁69-228。 (電子檔)
*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第八章第二節,頁290-307。
*林山田,〈五十年(1945-1995)來的台灣法制〉,載氏著《刑事法論叢(二)》 (台北:自刊,1997),頁496-508。
*黃源盛,〈大理院民事審判與民間習慣〉,載於同作者,《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1912-1928))(台北:自刊,民89),頁359-424。

[建議閱讀文獻]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頁143-146、253-254、266-267、299-300、324-325。
國史館編,《中華民國史法律志(初稿)》(台北縣新店:自刊,民83)。
楊鴻烈,《中國法律發達史》,下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77,臺二版),頁919、1029-1032。
黃源盛,〈晚清法制近代化的動因及其開展〉,載氏著《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民87),頁273-306。
李啟程,《晚清各級審判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韓秀桃,《司法獨立與近代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黃源盛,〈民初大理院〉、〈大理院司法檔案的典藏整理與研究〉,載於同作者,《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1912-1928))(台北:自刊,民89),頁22-40、56-79、81-124。
黃源盛,〈平政院裁判書整編與初探(1914-1928)〉,載於同作者,《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1912-1928)》(台北:自刊,民89),頁125-189。
王世杰、錢端升,《比較憲法》(上海:商務印書館,民36)。
錢端升等,《民國政制史》,上冊(上海:商務印書館,民35)。
吳經熊、金鳴盛,《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釋義》(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民25)。
黃源盛,〈民元《暫行新刑律》的歷史與理論〉、〈民國四年《修正刑法草案》摭遺〉、〈民國七年《刑法第二次修正案》及其改定案述評〉,載於同作者,《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1912-1928)》 (台北:自刊,民89),頁191-286。
黃源盛,〈民初近代刑事訴訟法的生成與開展〉,載於同作者,《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1912-1928)》(台北:自刊,民89),頁287-358。
Roscoe Pound, "Law Reform During 1937-1949," in J. Hsiung, et, al. ed., The Taiwan experience, 1950-1980, pp.290-296。
陳添輝,〈一九一二 ~ 一九四九中國法制之變化〉,載《中國法制現代化之回顧與前瞻》(台北:臺大法學院,1992),頁317-340(含陳恆昭之評論)。

四、戰後初期的政權轉替與法制承接
10/20
*王泰升,〈台灣戰後初期的政權轉替與法律體系的承接〉,載於同作者,《台 灣法的斷裂與連續》(台北:元照,2002),頁3-110。
*曾文亮、王泰升,〈被併吞的滋味:戰後初期台灣在地法律人才的處境與遭遇〉,《臺灣史研究》,第14卷第2期,頁89-160。(電子檔)

[建議閱讀文獻]
鄭梓,《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台北:新化圖書,民83)。
張瑞成編,《光復台灣之籌備與受降接收》(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民79)。
何鳳嬌編,《政府接收台灣史料彙編》(台北縣新店:國史館,民79)。
薛月順編,《台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一)(二)》(台北縣新店:國史館,民85)。
陳翠蓮,〈二二八事件史料評述〉,《台灣史料研究》,第22期(2004),頁148-187。
林佳陵,〈台灣戰後初期的原住民政策與法令〉,載於台灣法律史學會編,《以台灣為主體的法律史研究》(台北:元照,2007),頁163-196。

五、憲法史
10/27 11/3
*薛化元等,《戰後台灣人權史》(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民92)。(本書屬於限館內閱讀的「指定參考書」,未影印該書)
*王泰升,〈自由民主憲政在台灣的實現:一個歷史的巧合〉,《臺灣史研究》,第11卷第1期(2004年6月),頁167-224。(電子檔)
*王泰升,〈台灣近代憲政文化的形成:以文本分析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36卷第3期(2007年9月),頁1-49。(電子檔)
*葉俊榮,《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台北:元照,2003)。(本書屬於限館內閱讀的「指定參考書」,未影印該書)

[建議閱讀文獻]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頁147-153、156-160。
王泰升,〈憲法的台灣化〉,載於黃昭元編,《兩國論與台灣國家定位》(台北:學林,2000),頁171-202。
王泰升,〈台灣憲法的故事:從「舊日本」與「舊中國」蛻變而成「新台灣」〉,載於同作者,《台灣法的世紀變革》(台北:元照,2005),頁271-321。
盧兆麟等口述,胡慧玲、林世煜採訪,《白色封印-人權奮鬥證言:白色恐怖1950》(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民92)。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台北:稻鄉,民85)。
姜皇池,《國際法與台灣—歷史考察與法律評估》(台北:學林,2000),頁5-32、57-97。
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編輯小組,《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一)(二)》(台北縣新店:國史 館,民89)。
臺灣主權論述資料選編編輯小組,《臺灣主權論述資料選編(上)(下)》(台北縣新店:國史 館,民90)。
臺灣主權論述論文集編輯小組,《臺灣主權論述論文集(上)(下)》(台北縣新店:國史館, 民90)。
臺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編輯小組,《臺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台北縣新店: 國史館,民91)。
葉俊榮,〈從國家發展與憲法變遷論大法官的釋憲機能:一九四九至一九九八〉,《台大法學論叢》,28卷2期(1999),頁1-62。
蘇永欽,〈大法官解釋與台灣社會變遷〉,載於同作者,《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頁271-314。
Sean Cooney, “A Community Changes,” in K. Fayasuriya ed., Law, Capitalism and Power in Asia, pp. 253, 270-274。
檔案管理局編,《國民大會憲政國家檔案目錄選編》(台北:自刊,民92)。
檔案管理局主辦,「中華民國憲政展」展件及說明(2005)
王泰升、陳昭如,〈近代政府檔案與台灣法律史研究〉,《檔案季刊》,第3卷第1期,頁19-35。
薛月順、曾品滄、許瑞浩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一)從戒嚴到解嚴》(台北縣新店: 國史館,民89)。
周琇環、陳世宏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二)組黨運動》(台北縣新店:國史館,民 89)。
陳世宏、張建隆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三)從黨外助選團到黨外總部》(台北縣新店:國史館,民 90)。
程玉凰、李福鐘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四)國會改造》(台北縣新店:國史館,民90)。
歐素瑛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五)地方自治與選舉》(台北縣新店:國史館,民90)。
程玉凰、李福鐘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六)國會改造》(台北縣新店:國史館,民91)。
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七)新聞自由》(台北縣新店:國史館,民91)。
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八)新聞自由》(台北縣新店:國史館,民91)。

六、行政法史
11/10 11/17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第八章當中「國治時期」部分,以「戰後行政法之變遷」為專題,從1945年中華民國法施行於台灣開始討論,而將日治時期的發展經驗當作歷史背景。可注意日治法與中華民國法有無沿襲之關係,規範目的及其內容有何異同。
*陳維曾,〈市場、國家、與法律:戰後台灣經濟發展與經貿法律體系互動之考 察〉,《思與言》,40卷1期(2002),頁39-124。
*李建良,〈台灣行政訴訟法制的沿革、演進與發展課題〉,載於湯德宗、王鵬翔編,《兩岸四地法律發展》(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籌備處,2007),上冊,頁259-323。

[建議閱讀文獻]
翁岳生,〈我國行政法四十年來之發展〉,載於同作者,《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頁267-298。
城仲模,〈四十年來之行政法〉,《法令月刊》,41卷10期(1990),頁64-81。
城仲模,〈二十一世紀行政法學發展的新趨勢〉,《法令月刊》,52卷12期(2001),頁925-972。
廖義男,〈近五十年來經濟社會之變遷與法制之發展〉,載於《中國法制現代化之回顧與前瞻》, 頁341-366(含翁岳生之評論)。
吳庚,〈依法行政原則的實踐—回顧與展望〉,載於《新世紀智庫論壇》,12期(2000),頁 24-32。
薛化元、周志宏,〈百年來台灣教育法制史的考察—以國家權力與教育內部事項為中心〉,載於台灣法學會編,《台灣法制一百年論文集》,頁474-484。
葉俊榮,《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頁356-363。
郭明政,〈台灣社會安全政策與法制之回顧與展望〉,載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基礎法學篇》,頁47-69。
王能君,〈台灣勞動法制的形成與展開過程初探〉,《思與言》,40卷1期(2002),頁5-37。
嚴裕欽,〈台灣法制之回顧與前瞻-著作權法〉,《律師雜誌》,273期(2002),頁69-83。

七、法學史與司法史
11/24 12/1
*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第九章,頁329-364。
*王泰升,〈四個世代形塑而成的戰後台灣法學〉,將刊於《臺大法學論叢》。(電子檔)
*劉恆妏,〈戰後司法人之研究〉,《思與言》,40卷1期(2002),頁125-182。
*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第八章第三節,頁308-328。
*王泰升、曾文亮,《二十世紀台北律師公會會史》(台北:台北律師公會,2005),頁155-218。(電子檔)

[建議閱讀文獻]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頁208-210、213-216、219-223、226-234、237-240、242-248。
蘇永欽,〈法學發展與社會變遷-從台灣法學發展的三個階段看法學與司法的關係〉,載於同作 者,《司法改革的再改革》,頁395-423。
葉俊榮,〈法律學門成就評估與發展〉,《科學發展月刊》,27卷6期(1999),頁607-613。
司法院司法行政廳,《台灣法界耆宿口述歷史》第一輯、第二輯、第三輯、第四輯(台北:司法院,2004、2006、2007、2008)。
陳聰富,〈法院訴訟與社會發展〉,載於《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 卷4期(2000),頁435-492。
黃旭田,〈律師大量增加對律師執業及台北律師公會之影響〉,載於《律師雜誌》,251期(2000),頁90-99。

八、刑事法史
12/8 12/15(半)
*林山田,〈五十年來的台灣法制〉,載氏著《刑事法論叢(二)》,頁508-522、 533-556。
*裘佩恩,《戰後台灣政治犯的法律處置》,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頁21-27、40-97、104-110、114-121、144-158。(可參考下揭有關二二八事件法律分析的論著)
*論述近年來刑法、刑訴法修改之文章(由選修者擔任報告人,自選題目),注意法律修改與政治力、社會力、學者見解、實際案例等因素之關連性。亦可將從清治、日治以來的法律發展當作背景事實。

[建議閱讀文獻]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頁254-263、268-273、275-277、280-287。
鄭昆山,〈從「比較刑法史學」觀點論二二八事件〉,載於台灣法律史學會編,《以台灣為主體的法律史研究》(台北:元照,2007),頁357-395。
羅詩敏,〈二二八相關案件之法律分析〉,載於台灣法律史學會編,《以台灣為主體的法律史研究》(台北:元照,2007),頁397-420。
陳儀深,〈台獨叛亂的虛擬與真實-一九六一年蘇東啟政治案件研究〉,《台灣史研究》,10卷1期(2003),頁141-172。
陳世宏等編,《雷震案史料彙編:國防部檔案選輯》(台北縣新店:國史館,民91)。
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編,《美麗島事件檔案導引》(台北:自刊,民92)。
蔡清彥等,《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台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民90)。
林山田,〈第四章:刑法〉,載於國史館編《中華民國史法律志(初稿)》,頁481-526。
林山田,〈評一九九九年的刑法修正〉,載於《月旦法學雜誌》,51期(1999),頁16-19、36-39。蔡墩銘,〈台灣刑法之發展〉,載於《新世紀智庫論壇》,12期(2000),頁44-48。
蔡碧玉,〈我國刑法學發展的現狀與未來〉,載於台灣法學會編《台灣法學新課題(四)》,頁161-215。以及其他相關論著。
王兆鵬,〈台灣刑事訴訟法制之回顧與前瞻〉,載於同作者,《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刑事訴訟》,頁1-30。
台灣刑事法學會編,《刑法總則修正重點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元照,2005)。

九、民事法史
12/15(半) 12/22
*王泰升,〈台灣民事財產法文化的變遷-以不動產買賣為例〉,載於同作者,《台灣法的世紀變革》(台北:元照,2004),頁323-364。(電子檔)
*陳昭如,〈創造性別平等,抑或與父權共謀?-關於台灣法律近代西方法化的女性主義考察-〉,《思與言》,40卷1期(2002),頁209-246。
*論述近年來民法、民訴法修改之文章(由選修者擔任報告人,自選題目),注意法律修改與政治力、社會力、學者見解、實際案例等因素之關連性。亦可將從清治、日治以來的法律發展當作背景事實。

[建議閱讀文獻]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頁299-304、308-310、312-315、319-322、325-329、334-338。
曾文亮,〈漢人祭祀公業問題的歷史考察〉,載於台灣法律史學會編,《以台灣為主體的法律史研究》(台北:元照,2007),頁55-90。
沈靜萍,〈百餘年來台灣聘金制度之法律分析〉,載於台灣法律史學會編,《以台灣為主體的法律史研究》(台北:元照,2007),頁91-132。
王澤鑑,《民法總則》,頁36-44。
王澤鑑,〈民法五十年〉,載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五冊,頁1-39。
詹森林,〈民法債編及民法債編施行法修正內容概述〉,《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期(1999), 頁180-196。
許士宦,〈民事訴訟法修正簡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期(1999),頁197-204;〈民 事訴訟法修正內容概述〉,《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期(2000),頁204-224。
陳聰富,〈合會習慣之成文化〉,《全國律師》,民國88年7月號(1999),頁93-102。
蔡明誠,〈民法物權編的發展與展望〉,載於《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三)物權 親屬編》,頁45-94。
陳惠馨,〈台灣百年來婚姻家庭相關法規的變遷及未來的展望〉,載於《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三)物權親屬編》,頁45-94。
戴東雄,〈民法親屬編七十年之回顧與前瞻-從男女平等之原則談起〉,載於《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三)物權親屬編》,頁287-319。
曾文亮,〈台灣家產制度的演變〉,《思與言》,40卷1期(2002),頁298-319。
尤美女,〈民法親屬編夫妻財產暨其施行法修正內容概述〉,《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期 (2002),頁181-191。
陳榮隆,〈擔保物權之新紀元與未來之展望〉,《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3期(2007),頁22-63。
謝哲勝,〈民法物權編(擔保物權)修正簡介與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3期 (2007),頁64-83。

十、學生課堂報告及討論
12/29 2012/1/5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5  一、緒言:法學研究為何需要歷史思維<br>
*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第一章,頁1-38。 
第2週
9/22  二、多元社會裡「我們」的歷史<br>
*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第二章,頁39-93。(可將任何法律領域的任何法律議題,放入此一歷史詮釋架構裡進行討論,請選修者嘗試說一個關於台灣法律的故事)<br>
*王泰升,〈法律史-臺灣法律發展的「輪替」、轉機與在地化(2007-2009)〉,《臺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2期(2010年6月),頁165-198。(電子檔)<br>
*吳俊瑩,〈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誕生與臺灣史研究脈動(2000-2008)〉,原為2009年期末報告,改寫後發表於臺大歷史系發行的《史原》。(電子檔) 
第3週
9/29  同上 
第4週
10/06  三、民國時代中國憲政及司法體制與民刑事法律(1911-1949)<br>
*王泰升,〈清末及民國時代中國與西式法院的初次接觸-以法院制度及其設置為中心〉,《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期(2007年9月),頁105-162。(電子檔)<br>
*王泰升,〈革命、黨治與民主:論中國國民黨與國民政府之關係〉,《中研院法學期刊》,第5期(2009年9月),頁69-228。 (電子檔)<br>
*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第八章第二節,頁290-307。<br>
*林山田,〈五十年(1945-1995)來的台灣法制〉,載氏著《刑事法論叢(二)》(台北:自刊,1997),頁496-508。<br>
*黃源盛,〈大理院民事審判與民間習慣〉,載於同作者,《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1912-1928))(台北:自刊,民89),頁359-424。 
第5週
10/13  同上 
第6週
10/20  四、戰後初期的政權轉替與法制承接<br>
*王泰升,〈台灣戰後初期的政權轉替與法律體系的承接〉,載於同作者,《台灣法的斷裂與連續》(台北:元照,2002),頁3-110。<br>
*曾文亮、王泰升,〈被併吞的滋味:戰後初期台灣在地法律人才的處境與遭遇〉,《臺灣史研究》,第14卷第2期,頁89-160。(電子檔) 
第7週
10/27  五、憲法史<br>
*薛化元等,《戰後台灣人權史》(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民92)。<br>
*王泰升,〈自由民主憲政在台灣的實現:一個歷史的巧合〉,《臺灣史研究》,第11卷第1期(2004年6月),頁167-224。(電子檔)<br>
*王泰升,〈台灣近代憲政文化的形成:以文本分析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36卷第3期(2007年9月),頁1-49。(電子檔)<br>
*葉俊榮,《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台北:元照,2003)。 
第8週
11/03  同上 
第9週
11/10  六、行政法史<br>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第八章當中「國治時期」部分,以「戰後行政法之變遷」為專題,從1945年中華民國法施行於台灣開始討論,而將日治時期的發展經驗當作歷史背景。可注意日治法與中華民國法有無沿襲之關係,規範目的及其內容有何異同。<br>
*陳維曾,〈市場、國家、與法律:戰後台灣經濟發展與經貿法律體系互動之考 察〉,《思與言》,40卷1期(2002),頁39-124。<br>
*李建良,〈台灣行政訴訟法制的沿革、演進與發展課題〉,載於湯德宗、王鵬翔編,《兩岸四地法律發展》(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籌備處,2007),上冊,頁259-323。 
第10週
11/17  同上 
第11週
11/24  七、法學史與司法史<br>
*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第九章,頁329-364。<br>
*王泰升,〈四個世代形塑而成的戰後台灣法學〉,將刊於《臺大法學論叢》。(電子檔)<br>
*劉恆妏,〈戰後司法人之研究〉,《思與言》,40卷1期(2002),頁125-182。<br>
*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第八章第三節,頁308-328。<br>
*王泰升,〈台灣社會中律師的角色:鬥士乎、生意人乎?〉。(電子檔) 
第12週
12/01  同上 
第13週
12/08  八、刑事法史<br>
*林山田,〈五十年來的台灣法制〉,載氏著《刑事法論叢(二)》,頁508-522、 533-556。<br>
*裘佩恩,《戰後台灣政治犯的法律處置》,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頁21-27、40-97、104-110、114-121、144-158。(可參考下揭有關二二八事件法律分析的論著)<br>
*論述近年來刑法、刑訴法修改之文章(由選修者擔任報告人,自選題目),注意法律修改與政治力、社會力、學者見解、實際案例等因素之關連性。亦可將從清治、日治以來的法律發展當作背景事實。 
第14週
12/15  九、民事法史<br>
*王泰升,〈台灣民事財產法文化的變遷-以不動產買賣為例〉,載於同作者,《台灣法的世紀變革》(台北:元照,2004),頁323-364。(電子檔)<br>
*陳昭如,〈創造性別平等,抑或與父權共謀?-關於台灣法律近代西方法化的女性主義考察-〉,《思與言》,40卷1期(2002),頁209-246。<br>
*論述近年來民法、民訴法修改之文章(由選修者擔任報告人,自選題目),注意法律修改與政治力、社會力、學者見解、實際案例等因素之關連性。亦可將從清治、日治以來的法律發展當作背景事實。 
第15週
12/22  同上 
第16週
12/29  十、學生課堂報告及討論 
第17週
1/05  同上